More...新闻通告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职教事业发展的借鉴
2015-06-09 11:55:55
黄炎培(1878-1965年),字任之,笔名抱一。江苏川沙县(今上海浦东)人。是我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理论家和奠基人。他一生致力于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的职业教育,提出了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理论,尤其是在数十年推行与发展职业教育的实践中,形成了“社会化、科学化、平民化”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这对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
上世纪20年代中后期,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衰落,职业教育办学陷入困境,黄炎培总结了近十年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最终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认为“一、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二、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三、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真正发达职业教育呢?黄炎培指出:“积极说来,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对外还须有最高的热诚,参与一切;有最大的度量,容纳一切。”他认为,只从职业教育入手,不能改变职业教育的困境,必须把职业教育纳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通盘考虑;必须把职业教育放到整个社会大环境中,与职业、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紧密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职业教育长久稳定的发展。
二、当前职业教育状况
我国职业教育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得到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经济的强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福安市现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所,学校占地面积127235平方米,校舍面积60315平方米,职业中学教职工283人,全市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标73%。全市办有乡镇农民技术培训学校22所,村级农民技术培训学校419所,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以市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市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办学网络。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培养一大批技能型使用人才,为福安市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福安市坚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府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方面,如:职业学校项目建设中土地征用、工程立项、资金补助、费用减免等方面都给予政策倾斜。根据省委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我市进一步加快了工业产业化进度,电机电器、船舶修造、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加快产业聚集,培育大量的职业技术人才成了当务之急,职业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研究职业教育工作问题。
三、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目前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虽然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已得到一定发展,但是相对快速发展的经济来说,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仍相对滞后,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上世纪初黄炎培所提倡的职业教育被鄙视为“作孽教育”、“啖饭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思想已不复存在了,但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仍较为普遍。升学率、高考率、名牌大学入学率成为衡量普通初中、高中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由于就学、择业观念滞后,加之宣传引导不够,导致社会上盲目追捧高学历,普高过热,职高招生难度普遍较大。2004年起福安市成人中专与厦门中等技术学校联办,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勤工俭学办学(即学生入学即与厦门相应工厂企业签订用工合同,并在假期进企业实习,保证最低月工资在1000元)。也尝试让学生选择半工半读自己挣钱缴学费和生活费,但连续三年,每年招生亦不足10人。福安市职业中专也与本地支柱产业电机企业签订用工协议,但招生状况亦不乐观。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曾尝试与福安市的职校签订委培订单,毕业后安排在苏州工业园区就业,月工资1200元起点,但仍无吸引力,终签约不成。相对来讲,职业教育在我市仍处于弱势地位,尚没有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办学经费不足问题突出,国家政策性补助没兑现
职业教育法规定政府办职业教育,表现在资金保障是以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拨付,在招生难的状况下,一些地方存在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相对不足,财政投入不增反减,无法维持良性发展态势。职业教育和普高相比,办学成本高,不但要有实验室、实验设备,还要有实践实习基地,在简陋的条件下要培养出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对于年轻的职业学校确实勉为其难;按国务院法规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20%~30%,即每年至少投入职业教育143万元,这一法规未得到很好的执行;企业也不能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滞后、质量不高。
(三)“双师型”教师缺乏,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职业教育的师资大多数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缺乏企业生产经历。由于涉及单位性质、编制等问题,学校急需的人才引不进来,一些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工作的人又不能流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录用、选拔完全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造成专业师资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职业教育内部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另外,一些职业学校办学思想不鲜明,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方法陈旧,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职业教育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在有些职业学校未得到很好的落实,所设的专业也与就业相脱节,不重视实践和技能的培养,以致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不高。
四、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职教事业发展的启示
(一)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树立大职业教育观
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思想比较准确地摆正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职为教育的本质属性,合理地拓展和延伸了职业教育的领域,使职业教育成为一种开放的、全方位的、对整个社会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教育。应当借鉴黄炎培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张,扭转人们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教育的看法,把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到应有的高度受到重视。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的政府主导作用,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尊重服务的新风气,宣传职业教育对促进工业企业发展、培训劳动力技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性,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来,从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对职业教育政策的支持力度和财政投入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作用从理论价值来讲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生产力之准备”。从对社会影响来讲,在于通过提高国民的职业素质,使学校培养之材无不可用,社会从业者无不得到良好训练,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乃至野无旷土、市无游氓,社会国家的基础由此而确立。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政策的支持力度:1、政府应该出台扶持职业教育的措施,包括有意识地引导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报考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毕业生应纳入人才的大范围内进行管理;2、积极改革职业学校的用人制度,建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师编制、教师聘任、评估和奖惩制度,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使之成为“双师型”教师;3、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和鼓励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各种中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或培训机构。另一方面就加大财政投入:1、适当扩大职业学校为主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楼、实验设备、教学设施、实习基地)建设步伐,确保财政每年保持职教经费有一定的增幅外,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20%~30%用于职业教育,以保证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返还从职教学校中被财政集中的款项,此外在财政许可的前提下每年追加一定的扩建资金用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加强对以上资金的监管,确保专项资金专项使用;2、设立职教奖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每年开展对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升级成绩显著的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进行重奖,同时对有贡献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和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3、在认真落实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教育的同时,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学生助学制度,采取财政出一点,学校挤一点,学生打工赚一点的办法,切实解决贫困生职业教育难的问题。
(三)重视开放性办学,加强社会协作,整合资源
黄炎培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认识到:“须向职业社会里去设施。若专凭理想,不合实际,可名为飞机式的学校,因其飞舞空中,一落地便不能动”;“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因此,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仅从职业学校下功夫是不够的,封闭的办学模式是办不出好的教育来的。职业教育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实行开放性办学,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了解社会的需求,把职业教育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起来,与劳动就业的需要统一起来。要使职业教育向社会开放,加强社会协作,优化人才培养过程,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供需直协调,提高运行效应的目的。
(四)切实转变办学观念,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
黄炎培在指出职业教育不能闭门办学、必须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还反复告诫人们:“办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许在书本里讨生活的……所以,职业教育,绝对不许理想家和书呆子去干的”。目前职业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实现“三个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两个加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前提下,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措施,重视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培养有特色的技能型专业人才或熟练工,在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上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特点。黄炎培针对当时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纷纷失业的现象,认为其病根在于职业教育自身:“其专业设置拘统系而忽供求”、“其课程安排重理论而轻实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黄炎培提出,“今时之社会,所需者何业?某地之社会,所需者何业?必一一加以调查,然后立一校,无不当其位置,设一科,无不给其要求”;“凡职业学校之设科,须十分注重当地社会状况。乡村与城市不同。即同是乡村,同是城市,其地方状况亦不尽同。万一设科不合需要,必至影响于他日学生出路”。因此在改革职业学校这一现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借鉴黄炎培关于这一问题的思想,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依据,深入调查和研究,开设专业和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办出自己的特色专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构筑和谐社会助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讲到:“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其中提到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劳动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与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基础专业技术人才,对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
一、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思想的内涵
上世纪20年代中后期,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衰落,职业教育办学陷入困境,黄炎培总结了近十年职业教育发展的经验,最终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认为“一、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二、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三、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那么,究竟怎样才能真正发达职业教育呢?黄炎培指出:“积极说来,办职业学校的,须同时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的沟通和联络;提倡职业教育的,同时须分一部分精神,参加全社会的运动。”“对外还须有最高的热诚,参与一切;有最大的度量,容纳一切。”他认为,只从职业教育入手,不能改变职业教育的困境,必须把职业教育纳入到整个教育体系中通盘考虑;必须把职业教育放到整个社会大环境中,与职业、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紧密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职业教育长久稳定的发展。
二、当前职业教育状况
我国职业教育在进入新世纪以来,得到蓬勃发展,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应用型技术人才,为经济的强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福安市现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所,学校占地面积127235平方米,校舍面积60315平方米,职业中学教职工283人,全市职业学校专任教师本科学历达标73%。全市办有乡镇农民技术培训学校22所,村级农民技术培训学校419所,截至目前,我市已建立以市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市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办学网络。各级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培养一大批技能型使用人才,为福安市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福安市坚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府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的优惠方面,如:职业学校项目建设中土地征用、工程立项、资金补助、费用减免等方面都给予政策倾斜。根据省委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我市进一步加快了工业产业化进度,电机电器、船舶修造、食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加快产业聚集,培育大量的职业技术人才成了当务之急,职业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召开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研究职业教育工作问题。
三、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职业教育目前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担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任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虽然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已得到一定发展,但是相对快速发展的经济来说,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仍相对滞后,具体存在以下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足,支持职业教育的社会氛围尚未形成
上世纪初黄炎培所提倡的职业教育被鄙视为“作孽教育”、“啖饭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思想已不复存在了,但社会上重视普通教育、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的情况仍较为普遍。升学率、高考率、名牌大学入学率成为衡量普通初中、高中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由于就学、择业观念滞后,加之宣传引导不够,导致社会上盲目追捧高学历,普高过热,职高招生难度普遍较大。2004年起福安市成人中专与厦门中等技术学校联办,实行校企合作“订单式”、勤工俭学办学(即学生入学即与厦门相应工厂企业签订用工合同,并在假期进企业实习,保证最低月工资在1000元)。也尝试让学生选择半工半读自己挣钱缴学费和生活费,但连续三年,每年招生亦不足10人。福安市职业中专也与本地支柱产业电机企业签订用工协议,但招生状况亦不乐观。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曾尝试与福安市的职校签订委培订单,毕业后安排在苏州工业园区就业,月工资1200元起点,但仍无吸引力,终签约不成。相对来讲,职业教育在我市仍处于弱势地位,尚没有形成全社会理解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二)办学经费不足问题突出,国家政策性补助没兑现
职业教育法规定政府办职业教育,表现在资金保障是以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拨付,在招生难的状况下,一些地方存在财政对职业教育投入相对不足,财政投入不增反减,无法维持良性发展态势。职业教育和普高相比,办学成本高,不但要有实验室、实验设备,还要有实践实习基地,在简陋的条件下要培养出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对于年轻的职业学校确实勉为其难;按国务院法规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20%~30%,即每年至少投入职业教育143万元,这一法规未得到很好的执行;企业也不能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滞后、质量不高。
(三)“双师型”教师缺乏,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职业教育的师资大多数是从学校走向学校,缺乏企业生产经历。由于涉及单位性质、编制等问题,学校急需的人才引不进来,一些不能适应职业教育工作的人又不能流动,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录用、选拔完全沿用普通教育的政策,造成专业师资不足,质量不高,“双师型”教师严重缺乏,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果。职业教育内部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另外,一些职业学校办学思想不鲜明,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方法陈旧,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求脱节,职业教育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在有些职业学校未得到很好的落实,所设的专业也与就业相脱节,不重视实践和技能的培养,以致职业教育质量和水平不高。
四、黄炎培大职业教育思想对当前职教事业发展的启示
(一)转变职业教育观念,树立大职业教育观
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思想比较准确地摆正了教育和政治的关系,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职为教育的本质属性,合理地拓展和延伸了职业教育的领域,使职业教育成为一种开放的、全方位的、对整个社会具有强大辐射力的教育。应当借鉴黄炎培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的主张,扭转人们认为职业教育是低层次教育的看法,把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提到应有的高度受到重视。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的政府主导作用,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尊重服务的新风气,宣传职业教育对促进工业企业发展、培训劳动力技能、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就业能力的重要性,改变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看法,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来,从而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对职业教育政策的支持力度和财政投入
黄炎培认为职业教育的作用从理论价值来讲在于:“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生产力之准备”。从对社会影响来讲,在于通过提高国民的职业素质,使学校培养之材无不可用,社会从业者无不得到良好训练,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乃至野无旷土、市无游氓,社会国家的基础由此而确立。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政策的支持力度:1、政府应该出台扶持职业教育的措施,包括有意识地引导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报考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毕业生应纳入人才的大范围内进行管理;2、积极改革职业学校的用人制度,建立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教师编制、教师聘任、评估和奖惩制度,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取得相应的职业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使之成为“双师型”教师;3、出台相应政策支持和鼓励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兴办各种中等、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或培训机构。另一方面就加大财政投入:1、适当扩大职业学校为主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楼、实验设备、教学设施、实习基地)建设步伐,确保财政每年保持职教经费有一定的增幅外,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城市教育费附加20%~30%用于职业教育,以保证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返还从职教学校中被财政集中的款项,此外在财政许可的前提下每年追加一定的扩建资金用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加强对以上资金的监管,确保专项资金专项使用;2、设立职教奖金,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每年开展对服务地方经济、产业升级成绩显著的职业学校或培训机构进行重奖,同时对有贡献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和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彰;3、在认真落实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助学教育的同时,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学生助学制度,采取财政出一点,学校挤一点,学生打工赚一点的办法,切实解决贫困生职业教育难的问题。
(三)重视开放性办学,加强社会协作,整合资源
黄炎培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认识到:“须向职业社会里去设施。若专凭理想,不合实际,可名为飞机式的学校,因其飞舞空中,一落地便不能动”;“只从职业学校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教育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只从农工商职业界做工夫,不能发达职业教育”。因此,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仅从职业学校下功夫是不够的,封闭的办学模式是办不出好的教育来的。职业教育必须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实行开放性办学,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了解社会的需求,把职业教育与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起来,与劳动就业的需要统一起来。要使职业教育向社会开放,加强社会协作,优化人才培养过程,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供需直协调,提高运行效应的目的。
(四)切实转变办学观念,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
黄炎培在指出职业教育不能闭门办学、必须联系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的基础上还反复告诫人们:“办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许在书本里讨生活的……所以,职业教育,绝对不许理想家和书呆子去干的”。目前职业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实现“三个转变”(办学思想、办学模式、办学机制),“两个加强”(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前提下,改革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等措施,重视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培养有特色的技能型专业人才或熟练工,在专业设置与课程安排上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学习的特点。黄炎培针对当时职业教育学校毕业生纷纷失业的现象,认为其病根在于职业教育自身:“其专业设置拘统系而忽供求”、“其课程安排重理论而轻实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黄炎培提出,“今时之社会,所需者何业?某地之社会,所需者何业?必一一加以调查,然后立一校,无不当其位置,设一科,无不给其要求”;“凡职业学校之设科,须十分注重当地社会状况。乡村与城市不同。即同是乡村,同是城市,其地方状况亦不尽同。万一设科不合需要,必至影响于他日学生出路”。因此在改革职业学校这一现状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借鉴黄炎培关于这一问题的思想,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依据,深入调查和研究,开设专业和课程,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办出自己的特色专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构筑和谐社会助力。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讲到:“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其中提到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劳动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把我国巨大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职业教育,培养与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基础专业技术人才,对推进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意义。